Sep 27, 2022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自: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作者:史鹏飞,崔礼春,夏咪咪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一套完整的冲压自动化拆垛系统的常规配置主要包括轨道移动式上料小车、拆垛机械手、传送装置、板料清洗机、板料涂油机、板料对中厶及控制手统等组成。
(2) 自动传输系统。
自动传输系统用于各工序间毛坯或工件搬运传输。传输机构主要有机械手、机器人等方式。机械手分为上下料机械手和高速稳定的单臂或双臂横杆式传送机构等。
机器人传输方式自身特点独树一帜,机器人通过端拾器和运动轨迹的调整,更加柔性化,产品适应性强,在旧线改造和多品种小批量冲压线应用较多。
(3) 线尾出料系统。
线尾出料系统由出料输送带、照明、工件检验台、人工或自动装箱机构及控制系统等构成。
主要任务是将成品冲压件输送至合适的位置便于装箱(或自动装箱),并为冲压件检测提供条件。
由于人工检查的灵活性特点,常用人工检查及人工装箱方式。
3·3冲压自动线的主要形式
(1) “普通压力机+机器人传输"形式。
机器人传输形式柔高,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但稳定》生较差,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大批量高速生产。
(2) “普通压力机+单臂机械手"传输形式。
单臂机械手传输形式由于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灵活》生,目前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 “高速压力机+横杆式"传输形式(高速线)。
横杆式传输形式具有高速、高稳定性等特点,已经在大型覆盖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多工位压力机+步进式"传输形式。
多工位生产线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输方式已经由原来的机械式传输演变为今天的电子控制式传输,整体结构也由单一的单滑块发展为单滑块、多滑块并存。
由于速度快、稳定》生高,一直以来为各主机厂广泛使用。
尤其多滑块多工位,其特性基本与高速线接近 4冲压自动线规划其他因素
冲压自动线规划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4· 1是否采用同步技术
同步技术在冲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它对提升生产节拍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冲压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压机始终采用
“单次"运行模式,下料手需等到压机完成整个冲压循环滑块回到上死点停止后才开始动作,上料手(上料机械手/机器人)需等下料手退出压机工作区域后开始启动,而压机滑块又需等下料手完全退出压机工作区域后再开始下行,每个循环周期较长,从而直接影响整线生产节拍。
同步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压机采用“连续"运行模式,通过精确的计算,让上下料手和压机滑块 同步"启动,下料手在滑块回程上行到一定角度(回到上死点前)后便开始取件,上料手在滑块下行到一定角度前完成送件,在保证整个过程不出现干涉的情况下完成取送件动作。
同时为了保证下料手在完成取件后有足够的时间将工件送人下道工序,相邻两台压机滑块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相位差,从而让上下料手可以工作的周期相对加长。
尤其对于大批量大型覆盖件冲压生产而言,咼 速冲压自动线加同步技术比包括单滑块多工位在内的其他方式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4·2压机重点参数一滑块行程
生产线规划时,要考虑的压机参数很多,其中滑块行程直接影响自动化实现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在规划时需重点关注。
滑块行程的选择,与需要生产的冲压件的拉延深度、端拾器的高度等直接有关。
规划时所确定的滑块行程,必须保证上下料手抓取工件水平运动过程中端拾器与上模最低点及下模最高点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
由于大型覆盖件的拉延深度大多超过200mm,所以,大型高速冲压自动线的压机滑块行程一般在1000mm以上
43模具及端拾器的结构形状
为了获得理更为想的干涉曲线,除了滑块行程、速度一加速度曲线等压机固有参数或固有特性需要重点考虑外,模具及端拾器的结构形状,也应纳人考虑范畴合理的模具及端拾器结构,能够有效弥补自动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冲压自动化生产的可行性
此外,模具设计时还应考虑以下内容:
同一生产线模具闭合高度相差不宜过大(最好一致);下模尽可能装有制件到位传感器;
模具安装槽的位置尽量统一(可以减少自动夹紧器的数量,降低成本);
废料能够顺利排出工作台外(部分排料困难位置加冲顶装置);
成型类模具配备制件顶松装置(如弹顶销或顶出气缸)和避免出现较大的斜楔机构,尽量多采用旋转斜楔。
4.4对钢板料垛的要求
与手动线相比,自动化冲压生产,对钢板毛坯料垛的规整程度有更为严格的要求c如果料垛不够整齐,会造成磁力分张效果差(易产生双料现象),拆垛手抓取板料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自动线投人之前,为保证生产效率达到目标值,必须明确对钢板料垛的要求。
4.5对冲压件工艺排布的要求
(1) 同一件模具的送料中心与生产线中心对应关系尽量一致,
(2) 尽量减少制件传输过程中的旋转,尤其高速冲压线及多工位,应避免制件绕/轴旋转,
(3) 同一件生产过程中送料面高度尽可能一致
(能够有效较少节拍损失)。
4.6对生产管理的要求
(1) 及时做好模具线下保养,减少在线维护时
(2) 相邻生产批次的模具闭合高度相差不大(可以减少装模高度调整时间);
(3) 毛坯及模具在生产批次切换前准备就绪,
(4) 成品件及时转移;巧)保持良好的环境清洁度;
(6)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的规范化
5结束语
在冲压车间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冲压车间的长期发展。
本文通过通过对冲压车间工艺设计的原则、设备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方法策略。
冲压车间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精益、紧凑、实用”
" 的原则,追求“高质量、高效率、低投人 参考文献:
卩] 王平,崔礼春,熊飞汽车冲压车间的工艺规划设计阻缎压技术,2012,(0
罔 杨兰和汽车工厂群中物流库区平面布置规划设计田物流技术与应用,20巧,(9);98一101〕,
一
湖 张志伟浅谈汽车工丿 一冲压车间規划与精益生产讲南方农机,
2m8,49《巧).17 180.
October 26, 2016
The Most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ontractorDec 04,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二)Dec 01,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一)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二)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一)Nov 29, 2023
车架冲压件冲压模具设计探讨(二)Nov 29, 2023
车架冲压件冲压模具设计探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