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01, 2022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自:中国机械
作者:王国义
(嘉峪关索通预焙阳极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同时,为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但其根本仍然是机械制造。
因此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同时也对专业发展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基于此背景,对我国目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无论是国际间的竞争,还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而制造业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是我国迈向强国行列的助力器。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大国实力的机械制造业,是我国步入更好、更高、更强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社会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下,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我国也正逐渐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的趋势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因此,培养与时俱进、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的机械制造人才,成为当前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任务。
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总体介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以机械制造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性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技术性学科。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属于多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专业,涉及领域较广、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操作性均较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当前主要是借助新时代兴起的新技术替代传统手工机械操作,提升专业的科技性、创新性,改善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
根据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员长期以来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供需比一直在 1:10 以上。
我国目前在该领域形成了以领域知名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技能与教学骨干为主体的实力强大的学术梯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且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2.1 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我国传统机械行业相对来说投入和研发的成本不高,机械制造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当然其中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参差不齐。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行业的通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注重行业内人才培养,制造能力停滞不前,难以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
而目前在政府政策以及市场的双重引导下我国机械制造业逐渐开始注重人才培养。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结构化水平、质量效益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差距明显。
中国制造 2025规划的提出给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也给了市场和企业加快人才培养的动力。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可以助力企业转型,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市场需要和政策引导促进了目前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共同作用,加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成为该领域的重点任务 [1]。
2.2 高校人才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能适应市场和实际工作需要是企业人才的真实需求,而目前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不能紧跟这一标准,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造成人才找不到工作,工作寻不到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大量专业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都未曾有过实践经验主干技术掌握不足 [2]。
而相比之下,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则是技能教育,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一项谋生的技能、吃饭的饭碗,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技能培养和实践教育。
2.3 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知识体系
伴随着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增长,也促成了该领域人才的质量下降,出现了在人才培养上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践操作,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知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快速掌握专业技术,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对专业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了理论层次。
并且由于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使该领域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员并未达到本科水平,专业化和文化程度普遍不足,不利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性开拓 [3]。
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总体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创新性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该专业内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要求应当合理进行提高,以严进严出高标准要求学生,同时也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3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3.1 探索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上,高校可采取校企合贩卖机器人等金点子。
教师科研项目“用于 10kV 柱上真空断路器高压试验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无人车间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专利一种移动式机器人平台”等。
创新创业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亟待解决成果转化落地的机制。
高校科研成果、创新项目。
2.3 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定制”机器人的多赢局面
企业安排有实践经验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有深入了解的导师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前沿、灵活性强的机器人课程根据创业模式、创业行业设置成一个模块,在保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和优化创业课程 , 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以“定制化搬运机器人” 为合作突破口,高校和企业之间强强联合 , 促进企业智能化升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企业指导师生开展创新创业 , 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定制”机器人,可促进企业—— 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局面。
3 校企合作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的关键技术
October 26, 2016
The Most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ontractorDec 05, 2023
冲压制件修边缺陷分析与改进(二)Dec 05, 2023
冲压制件修边缺陷分析与改进(一)Dec 04,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二)Dec 01,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一)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二)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