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30, 2022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自:生产模具及润滑
作者:黄继勇·长丰集团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
(3)定位装置检查,主要包括定位装置是否准确可靠,定位销、定位板有无松动或者严重磨损。
(4)卸料装置检查,主要包括卸料装置是否灵活,顶杆有否弯曲、变形、折断,卸料的橡胶、弹簧弹力大小,工作起来是否平稳,有无严重磨损及变形。
(5)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是否动作灵敏、安全有效。
(6) 气动元件的检查,主要包括气压是否平稳、密封性,润滑情况是否良好等。
制件
制件质量检查,包括制件形状、表面质量有无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制件尺寸与样件或图纸对比有无明显降低,是否满足图纸或检具的要求,具体按 QC工程表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具体是,首件检查、使用中抽检、末件检查。
模具使用、维护、修理过程资料的建立
要搞好模具的使用、维修与管理,必须充分掌握模具的技术状态第一手资料,如模具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故障形式、发生频率、发生部位、模具的基本结构,易损件的图纸资料等。
模具故障会造成制件质量下降或不合格,没有完善的资料模具人员就不可能了解模具的结构、装配关系、模具制造工艺以及造成制件不合格的原因,维修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需要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模具设计的图样、加工以及装配工艺规程、使用中的情况记录、模制品的要求和安装模具的设备图等。
落实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
模具使用部门根据模具的使用和维修特点制定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编写使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保养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检修、验收技术标准。
具体来讲包括两方面(1)制定预防性保养维修规程,如对工作零件规定检修周期,对易损件应列出易损件清单,准备易损件的库存数量,规定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2)为及时发现模具使用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废品的产生,应要求班组长定期填写模具报告单和交接班记录,如实反映生产过程中模具的使用情况。
汇报内容,包括模具使用中是否有异常、是否有损坏现象.操作是否方便.润滑是否良好,使用压力、行程、安全保护、工作行程是否异常等。
并且,每班生产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末件质量检查,以判断模具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此时的零件与标准件的差异,从而判断模具是否需要维护保养或修理。
当模具确需修理时,应由操作人员、模具管理人员共同商议填写“模具修理单",交车间调度安排修理。
修理合格应当填写检修记录,并对模具的冲制件进行验证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
模具维修后,必须及时记录维修内容,建立完善的维修原始记录。
模具的保养、维修
田模具的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伴随维修计划而进行的保养。
1)日常保养主要内容包括对模具使用前的状 况确认,如压力、润滑、安全等是否正常,模具所用的设备和材料是否与工艺文件的规定一致,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是否正确,上下板连接螺栓紧固是否牢固有效,模腔内是否清洁,上下模间是否有异物,压力、行程等是否与文件一致。
2)根据模具使用的故障周期,密切关注模具的工作状况,如模具冲制的工件质量是否稳定,工作中是否发出异常响声,所用的板料是否干净、清 ,机床及模具的运动部位接触面是否良好,有计划地对模具进行局部或整体保养。
引伴随维修进行保养是指借维修的时机,对模具的运动部位、磨损部位或是工作中有配合关系,影响或严重影响模具的工况、制件质量或生产安全的部位进行局部或整体的保养,以节约例外保养的时间和费用。
2模具的维修,包括预防性维修和故障维修。
预防性维修时,目标明确,而故障维修则需要查找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预防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故障维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门模具需要修理时,应由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资料,首先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模具进行初步分析,熟悉和了解模具工作时的动作和各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作用及配合关系,找出模具大致损坏和失效的部位,然后再拆卸模具,进行工艺分析,找出具体原因明确维修对象和目的。
2)维修对象及目的明确后,应对症下药确定维修方案。
对损坏、磨损和变形失效的零件应及时更换、修理或镶拼。
在需要更改模具原设计尺寸、形面形状和部分结构时,要严格实施更改审批制度,并出具相应的技术通知单,归入技术档案,为今后维修提供依据。
同时应规定修理中的加工基准、加工方式、加工余量和装配修正量,合理划分加工工序,必要时附上加工装夹示意图。
最后,将工艺内容编写成工艺规程文件。
3) 模具修理时,技术人员需要认真核对图样,加深对模具的了解,正确指导模具的维修。
维修实行钳工负责制,钳工必须按修理方案认真修理,不得漏装、缺装模具零件,不得私自改动模具结构。
4) 模具的维修包括零件维修加工及总装配,修模应注意维修零件和新加工零件的区别。
零件维修一般是按局部尺寸和装配关系选择加工基础,配作成形,以满足局部装配关系。
如果是成形面,则需根据成形面的实际尺寸选择基准进行加工,维修钳工在模具总装配过程中必须熟悉整套模具的结构及制件的要求,对修理的零部件应留一定的修正余量,并按原来的装配关系、先后次序,进行调整、修正、装配直至试模合格。
维修后的质量检验
维修中,应始终把确保模具质量放在首位。
对维修的零部件在修配过程要由质检人员按工序检测。
钳工装配结束后应由模具维修技术员、维修钳工和工艺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协同验收,以保证修模后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验收时,应注意模具在使用中由于磨损等原因引起的尺寸变化。
对尺寸公差要求高的制件,应考虑到即使其最初试件的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而在模具使用后不久就超差的情况,以确保模具具有连续、稳定的工作性能。
October 26, 2016
The Most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ontractorFeb 14, 2025
不锈钢冲压件的特点Apr 15, 2024
基于Abaqus的齿圈压板精冲工艺有限元分析(二)Apr 15, 2024
基于Abaqus的齿圈压板精冲工艺有限元分析(一)Apr 12, 2024
基于冲压同步工程侧围外板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二)Apr 12, 2024
基于冲压同步工程侧围外板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一)Apr 11, 2024
合金化热镀锌汽车外板冲压脱锌分析及改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