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6, 2022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罗 楠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因此,该零件的冲压生产要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拉深的次数可能为多次)。
2 工艺方案分析
2.1 确定毛坯尺寸
由于板料本身存在金属结构组织、模具间隙、润滑等的不均匀,会引起油挡零件拉深后边缘不齐,需后续修边。
由于此零件精度要求较低,所以不考虑增加修边余量。
根据久里金法则计算,将零件中性层部分母线分为7段,如图3所示。
得到各段长度及各段形心到旋转轴的距离Rxi如表1所示,油挡零件表面积F0 计算如式(1)所示。
图3 中性层母线划分示意
2.2 确定拉深次数
根据零件形状,采用正、反拉深的方法,反拉深能够增大坯料被拉入凹模的摩擦阻力,可以解决零件口部起皱的问题。
零件的相对厚度为(t/D)×100=1.4,正拉深和反拉深时的相对直径值均约为1.4,查文献[1]得知,零件的相对高度h/d小于表中的极限值,故正、反拉深均可一次拉深成形。
2.3 确定工艺方案
该零件的冲压工序包括:落料、正向拉深和反向拉深。
可得到以下4种工艺方案:方案一,落料→拉深→反拉深,单工序模,此方案结构简单定位误差大,生产效率低;方案二,落料→正拉深复合→反拉深单工表2中:Zmax,Zmin———最大、最小合理间隙,mm;
X———磨损系数;
δA,δT,———凸、凹模的制造公差,mm;
DA,DT———落料凸、凹模尺寸,mm。
3.2 工作零件设计
3.2.1 落料凹模
图4为落料凹模。
落料凹模上设置有挡料销孔、用来固定的螺纹孔和销钉孔若干,同时,在内圈设计了限位倒角,以限制压边圈的行程。
3.2.2 落料凸模与正拉深凹模
图5为落料凸模与拉深凹模。
在此凸、凹模内部同样设计了限位倒角,以限制压边圈的行程,在上圆口设计了安装反拉深凸模的沉槽。
3.2.3 反拉深凸模
3.2.4 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
图7为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
在反拉深凹模上设计了3个螺纹孔,以便与下模板固定。在其内部设计了1个螺纹大孔,用以安装弹簧。
图7 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
3.3 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结构
图8是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的结构图。
模具的落料部分采用正装式,正拉深部分采用倒装式,反拉深部分采用正装式。
模座下的缓冲器兼作压边与顶件,同时设有弹性顶件装置,这种结构操作方便,出件畅通无阻,生产效率高。
当上模下行时,带动落料凸模与正拉深凹模5完成落料、正拉深,下压边圈25与顶杆24共同作用实现压边。
完成正拉深后,上模继续下行,带动反拉深凸模10下行,连同正拉深凸模与反拉深凹模23共同作用进行反拉深,反拉深时上压边圈13进行压边,弹簧22与顶料板20保证零件地面的平整。
反拉深完成后,上模上行,弹簧22推动顶料板20将成形后的油挡零件由下模中顶出。
可见,此复合模可顺利完成落料,正、反拉深工序,实现油挡零件的成形。
结论
针对翻边起皱缺陷问题,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建立翻边模型,快速计算翻边后材料延伸率,并根据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对比所建立的判据,快速、有效地识别起皱状态,在整车开发早期阶段推动设计更改,提高项目团队的决策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荣丽.板料成形过程中的起皱研究[J].大众科技,2019(3):102-103.
[2] 李军.钣金件曲面连续翻边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3] 赵会敏,李军.基于Dynaform的一种零件连续翻边成形方法[J].汽车零部件,2015(1):37-40.
[4] 张新杰.曲面翻边类零件的成形工艺模拟与分析[J].模具技术,2013(5):9-15.
[5] 王玉峰,田前程,施雄飞,等.冲压制件翻边缺陷分析图18 饰板遮盖[J].汽车与配件,2013(2):34-35.
October 26, 2016
The Most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ontractorFeb 14, 2025
不锈钢冲压件的特点Apr 15, 2024
基于Abaqus的齿圈压板精冲工艺有限元分析(二)Apr 15, 2024
基于Abaqus的齿圈压板精冲工艺有限元分析(一)Apr 12, 2024
基于冲压同步工程侧围外板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二)Apr 12, 2024
基于冲压同步工程侧围外板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一)Apr 11, 2024
合金化热镀锌汽车外板冲压脱锌分析及改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