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5, 2022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网络或其他媒体,与扬锻官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发自:文化商业 学术探讨 2008 年 第 8 期
作者:文 / 张毅
考虑前记事故、定期、以及改良维护的组合来维护模具状态,有必要制作规则,尽可能以定期维护来进行模具的维护管理。维护规则的确立步骤如下:
(1)调查每个模具的维护寿命;
(2)决定定期维护加工数及维护重点;
(3)实施定期维护;
(4)调查一定期间内的事故维护件数。事故维护较多,是因为至定期维护的加工数设定不良、或是模具信赖度上有误差;
(5)调查事故维护的内容。
在设定数以内经常发生维护时,降低定期维护的加工数。确认事故维护的处置内容为临时处置或长久处置;
(6)检讨事故维护内容之临时处置内容的久对策;
(7)改良维护计划来实施久对策内容。
事故维护内容不但是目前使用中之模具的对策,同时也应反映于今后制作之模具上。
主要是防止相同内容之问题重复发生。
减少事故维护,可使维护部门有较充裕时间进行细心维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具零件及维护
构成模具之各个零件的寿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维护的时机也各不相同。必须充分了解此种情形,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
但并非重复进行维护,就可以使模具持续使用。必须有进行模具寿命(总寿命)判断的基准。
1、刃口工具:下料加工的冲头及模。
是模具中维护周期最短的零件。
工具形状、间隙、表面粗糙度、材质等,都会影响工具寿命。若使用至异常磨耗状态时,研磨量就会增多,也会缩短工具的寿命。
可从进行维护的加工数及毛边高度双方来进行管理。
2、滑配工具:弯曲、引伸等成形的冲头及模。
这些零件是以R 面及侧面来滑过材料。
所以在初期时滑配面会出现橘皮状、中期则会出现压痕、后期则是整个形状崩溃,因为变化十分缓慢,有点类似下料工具的毛边,又由于无明显状态变化,通常都会太慢进行维护。
面及形状的管理是重点。若有异物混入时,会使滑配面受损,受损部份会复制到制品上,日常管理是其主要原因。
影响工具寿命的因素有工具材质、工具轴肩形状及表商业文化WWW.W8818.COM 面粗糙度、润滑油等,可以以工具的表面处理来延长寿命。
3、弹簧:模具上使用很多的弹簧,却很少受到适当的管理。
长期使用产生的磨损及破损等所造成的事故,对模具的伤害是很大的。
因为通常是在看不到的状态下使用,会较慢发现,所以模具的破损也会较大。
因为是从外观很难判断状态的零件,所以应依加工数来定期进行更换。弹簧的使用上,尽量在总挠量较小的情形下使用即可。
4、引导柱衬套:模座的引导柱衬套及内引导是维持模具精度的重要零件。
给油状态、偏心荷重等影响所造成的磨耗,会使柱衬套的间隙扩大,就很难保持上模及下模的关系精度,在模具的各个部份就会发生问题。
意外的是,有很多模具在此部份的管理都不太确实。
必须定期进行更换。又经常会发生烧附现象,大都是因为柱的垂直度不良或太大的偏心荷重。而这种原因,大多是出自模具设计或制作阶段。
因偏心荷重而产生烧附时,应考虑荷重中心,必须采取将冲床机械上模具装置的位置错开等处置,垂直度不良时,则必须重组柱衬套。
5、板:模具在加工时会产生极小的弹性变形。因此,长年使用时,其构成板会发生翘曲的情形,是影响模具精度的原因。必须定期消除反翘现象。
和模、脱料器的材料相接触的面,当然会留下记号。
若这种状态很严重的话,就会使材料压制不正确,这是形成制品形状不良的原因。
同样,冲底部份或衬板的接触面,在长年使用的情形下也会凹下。
这个部份在消除反翘时,应同时进行定期的面再生。板是支撑模具精度的重要零件。
若板的劣化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模具的总寿命也将结束。
例如,导套梢孔、导柱衬套孔及入子穴等的间隙变大。模具承座或模板面的局部扭曲变大,虽然有进行模具维护,但在定期维护前经常需要修理。
6、其他:
(1)分隔片管理:因为重复进行模具维护,冲头及模具入子部份内的分隔片会增加,若不进行适当管理,即使模具已进行维护,也会立即发生问题。只要限制分隔片的数量即可。
(2)脱模螺栓:脱模螺栓经长期使用后,会发生螺纹部份破损、头部磨损、脱料螺栓接触面凹陷等,是脱模器平行度不良的原因。应特别注意容易漏失的部份。
(3)螺栓:模具大都使用附有六角头的螺栓。因为实施锁紧确认,而重复组合、分解,有时会使六角孔部份变形,无法获得足够的锁紧力。细小的螺栓问题特别多。
若发现这种情形的螺栓,则必须进行更换。主停止开关所使用的螺栓若有少许松驰,会使螺栓破损,而可能发生很大的事故。
(4)导料器:是决定连续模位置的重要零件。必须实施形状、磨耗、变曲等相关的管理。
总之,模具的维护,在企业内仍没有明确的地位,但冲压加工中,重要的模具却是必须进行维护管理的。
若制作完模具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必须注意到模具制造、模具维护、以及冲压加工之间的平衡。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参考文献:
[1]刘航.模具制造技术[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6
[2]傅建军.模具制造工艺[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October 26, 2016
The Most Successful Engineering ContractorDec 04,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二)Dec 01, 2023
浅谈冲压模具设计(一)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二)Nov 30, 2023
冷冲压冲裁和翻边模具的调试(一)Nov 29, 2023
车架冲压件冲压模具设计探讨(二)Nov 29, 2023
车架冲压件冲压模具设计探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