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件起皱叠料问题的解决方案(二)

汽车冲压件起皱叠料问题的解决方案(二)

Jul 12, 2022

转发自:冲模技术

作者:刘志军,梁秀强,卢 宁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

 

3.2、模具间隙

起皱产生机理:模具间隙不均,成形时上下模的挤压过程为间隙小的部位板料受挤压力大,间隙大的部位受挤压力小,板料在模腔内向间隙大的部位聚集,从而产生起皱或者叠料。

案例:某车型后尾灯外护板调试过程中出现起皱问题,分析成形过程,如图5所示,凸模向下运动接触制件,挤压过程中制件两侧板料向中部间隙大的部位运动。

凸凹模间隙为1.5mm,料厚0.7mm,板料流动速

度快,产生积料,导致制件型面起皱。

整改方法:整形序凸凹模设计间隙为:(0.9~ 1.2)×t,需调整凸凹模间隙,以凸模为基准,对凹模进行补焊研合,使凸凹模间隙值为0.7mm,如图6所示。

冲压时,板料流动顺畅,型面平顺,消除起皱问题,如图7所示。

3.3、压边力

起皱产生机理:压边力小,不能将板料压实,成形过程中板料流动速度较快,造成起皱问题。

调整压边力的方式单动拉伸与双动拉伸中有所不同,常见单动拉伸中通过调整气垫压力大小、顶杆行程、平衡块等方式来达到所需压边力;

双动拉伸一般通过调整压力机外滑块4个角上的调整螺母,达到所需要的压边力。

另外还要确认板料尺寸,如果板料设计尺寸过小,制件在拉伸过程中不能压紧料,板料流动速度快,也会形成起皱,通常保证第一道拉伸筋

3.4、制件结构

起皱产生机理:制件结构存在积料区,成形过程中板料向积料区流动,积料区不能释放应力,造成板料起皱叠料,通常有两种解决形式:形式1:工艺缺口。

案例:某车型前防撞梁立柱本体翻边处叠料,叠料处为收缩翻边,弧度两侧板料均向中间移动,产生多料区,如图10所示。

此类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为在叠料处开工艺缺口,切掉多余的料,消除叠料问题,如图11所示。

形式2:吸料筋。

此种形式用在制件要求不宜增开工艺缺口的多料区。

案例:某车型B柱加强板在SE分析时,拉伸起皱,如图12所示。

起皱部位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没有空间释放,导致板料聚集,产生褶皱。

此类型问题常用的整改方法是在多料区增加吸料筋,将多余的材料做成美观的筋,消除了皱的问题。

如图13所示制件整改前后示意图。

3.5、工艺排布

起皱产生机理:制件成形工艺排布影响板料的流向趋势,排布不合理,板料流动不顺畅,就会造成起皱的风险。

案例:某车型后围侧围连接板左右件对称,设计工艺为左右制件对称拉伸,如图14所示,此工艺排布经过 SE 成形分析,在制件的拐角处出现褶皱区,如图15所示。

分析原因为制件的走料趋势为从四周向中间聚积,造成制件拐角部位积料严重,引起起皱叠料。

需要对工艺结构进行更改,使走料方向变更,制件拐角部位板料向外扩散,如图16所示。

对更改后的工艺排布进行 SE 拉伸分析,起皱问题消除,见图17所示。

4、结束语

冲压件起皱叠料现象在冲压品质缺陷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起皱的方法很多,工艺人员在遇到起皱问题,要通过起皱发生的位置、板料流动情况等排查造成起皱问题的最根本原因,选择最佳的方案解决问题。

本文只对常见的一些起皱现象进行分析及对策,为工艺人员在提升冲压件品质过程中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杨玉英. 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第一作者简介:刘志军,男,1985年生,助理工程师,从事冲压件开发、管理工作。